《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的。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成《淳化阁帖》。全帖共分十卷,包括历代帝王名臣法帖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最初《淳化阁帖》刻于枣木版上,宋太宗拓成阁帖赏赐近臣。后木版毁于战火,故传世拓本极少。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帖中真假不辨之处很多,影响了它的学术价值,但它对于推广和流传我国古代的书法名迹起了一定的作用。
2003年9,4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宣布,上博将从9月24日起公开展出用450万美元巨资从海外购回的四卷126页国宝级珍贵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阁帖》。
450万美元的价格,仅次于2000年以4404万港元成交的一件“明五彩鱼藻纹盖罐”,超过了2002年12月以2999万元成交的北宋书法家米芾名作《研山铭》,成为中国古书画交易价有史最高。因此,这份北宋祖刻《淳化阁帖》不但是迄今为止中国交易价格最高的书画作品,也是国际市场上的“第二高价”中国文物。
《淳化阁帖》共有十卷,450万美元买半部古帖,平均每页帖价值近3.6万美元,是否物有所值?故宫花2200万元人民币买一件《隋人书出师颂》尚且引发了争论不休,半部北宋《淳化阁帖》又为何能以“全球第二高价”回归上博?记者走访了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听他们细说这部《淳化阁帖》的历史价值。
丛帖之祖价值连城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志在偃武修文的宋太宗赵光义下旨:拿出秘藏在宫中“淳化阁”的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由侍书学士王著加以编选。王吖惭≡窳耍保埃溉说模矗玻疤,分作十卷镌刻在枣木板上,然后用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拓印成少量墨本,赐给亲王大臣。《淳化阁帖》由此得名,并且成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分五个方面向记者历数了《淳化阁帖》的历史功绩:
《淳化阁帖》是可以确认的中国“丛帖之祖”。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开辟了“丛帖”这一新的形式。丛帖,是将若干种法书汇刻而成的一种字帖,启功先生曾经把它比作如今的《书法全集》。尽管根据文献记载,比《淳化阁帖》稍早的还有南唐的《升元帖》或澄心堂帖,但是不见实物,只有悬案,而《淳化阁帖》是确确实实存的在中国第一部丛帖。
《淳化阁帖》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学科——帖学。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开始,历朝历代有上百名学者参与对它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内容差错、文字释读、版本间的传承关系等方方面面。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帖学走向衰落,但最近又开始复苏。
《淳化阁帖》保留了大量重要的书法艺术。王羲之真迹现已失传,而目前所能见到的王字模写本也只有20余种。而《淳化阁帖》的第六、七、八卷是最有价值的摹刻王羲之墨迹的专卷,共收录王字170帖,可谓是王字的仿真帖。又如,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只留下一件“欧体”真迹,算上摹本、碑刻,也不足20余件,而《淳化阁帖》收录了30件。因此《淳化阁帖》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法书,功不可没。
《淳化阁帖》收藏的法帖中有一些差错,但是所收藏的东晋以后的法帖里,大多数内容值得考证,它们记录不晋人生活习俗,在多个方面可以补充其他文献记载的不足。
《淳化阁帖》出现以后,广为翻刻,宋代已经有30种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计其数。受它的影响,北宋掀起了刻印丛帖的高潮,到明清两代,这种风气更为盛行,大量刻印丛帖,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传布。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花了六年时间临摹《淳化阁帖》修成正果,他评价说:“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既然《淳化阁帖》历朝历代都有翻刻,为何唯独半部北宋祖刻的《淳化阁帖》格外珍贵?
所谓祖刻《淳化阁帖》,就是指用原始木版拓印的一批丛帖。当年祖刻的《淳化阁帖》发行量极少,只有赏赐给了王公贵族以及位居中书省和枢密院(相当于国务委员、军委委员级别)的大臣。而此次回归的《淳化阁帖》就是出自当年的魏王府。
而到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淳化阁帖》原版在一场宫中火灾中全部焚毁。当时的大臣欧阳修,也只能得到根据祖刻丛帖再刻木版,另行拓印的《淳化阁帖》,因此,这位大文学家深感遗憾。原本就数量稀少的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在原版焚毁后更是“物以稀为贵”。
拓印字帖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解释说,把真迹刻到石碑木版上,就需要好的刻工,保证墨迹上石之后不会失真。从石碑木版上拓印字帖,又需要好的拓手,要把字迹清晰地拓印下来,不断的拓印又会磨坏石碑木版。因此,历代翻刻的不同版本的《淳化阁帖》中,经常把工匠刻坏的伤痕、石碑木版的裂痕误以为是原作的笔画,影响临摹。而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在拓印时,木版保存完好,宫中的刻印拓印技术精良,自然比后来翻刻的质量要殖鲆怀铩
单从纸张来看,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就有可圈可点之处。据中国书协会员沈爱良介绍,它采用的南唐澄心堂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张,鼓足勇气也“此纸不敢书”。乾隆皇帝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每开张拍卖也得3万元人民币。
因此,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堪称国宝,它的去向一直备受中国书法界的关注。曾经当过清朝学部主事,民国教育部佥事的上海博物馆老馆长徐森玉生前就曾交待过学生汪庆正,要他关注这部古帖的去向,希望有一天国宝能够重回故里。
上一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