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x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一。
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
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碑文字体端庄整肃。
题记录文:太和 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t一区,愿牛橛捨于兮段/之乡,腾遊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成千件雕刻塑像和石刻文字罗列其间,都是佛教徒所捐造的佛像,他们顶礼膜拜,作为祈福消罪的最大功德。古阳洞在龙门石窟的南端,u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时代延续最长,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也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洞内四壁及窟顶雕刻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雕刻题记800多品,也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造像题记内容比较简略,多u造像时间,造像供养人官职、籍贯、出资造像的因由及发愿文为主题,依此来颂赞佛法,祈求福佑。它们往往是石窟凿作年代的可靠依据。对研究当时的风格、民族、官职、地理环境等社会情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中有一处“牛橛造像龛”在古阳洞北侧,龛高140厘米,宽106厘米,深21厘米,圆券顶,龛楣刻有童子、莲花、飞天,龛楣下方左右立着身着胡服的供养人,主尊是戴宝冠交脚弥勒坐像,两狮蹲踞弥勒膝下,交脚下刻力士手托弥勒双足,形象生动逼真。龛中有造像记,高100厘米,宽34厘米,楷书七行,行十六字。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全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记”也称“牛橛造像记”或“尉迟造像记”。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十二月立,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纪年之较先者,为龙门造像名品之一。
牛橛之父丘穆陵亮,原姓“丘穆陵”,梁武帝后改姓“穆”,字亮。自幼好读书,早有风度。据《魏书·高祖记》载,丘穆陵亮在北魏孝文皇帝延兴元年(公元471)徙封长乐王,后迁使持节、征西大将军、西戎校尉、仇池镇(今甘肃天水市南)将军职,后置司州,举为司州大中正。高祖孝文帝南征,亮为录事尚书,留镇洛阳,受宠于高祖。后因兄罢市自劾,徙封顿丘郡(今河南濮阳市北)开国公。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毙,享年52岁。亮一生官职甚多,此造像记择其最主要的职位来刻记,以显示其荣耀。造像时间约在高祖南伐,丘穆陵亮留镇洛阳之际。
北朝书法风范表现于大批造像e题记、碑刻、墓志当中,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一时成为北方文化中心。王室提倡佛教,于是龙门开凿石窟,刻制佛像之风大兴,这些造像大都附有造像题记,给后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书法艺术遗迹。虽然大多数书写者没有留下姓名和身世,但这恰恰证明了北魏书法活动的群众性。他们的书法水平是很高的,他们从多姿多彩的楷隶参半的字体为起点,以雄强矫健、生动活泼的崭新书体形象,逐步形成了结构严谨,姿态平稳,分势完全消失,基本统一了楷书风格。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以《牛橛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等最著名。这些书法都是北魏书体的代表作品,且各具特点。清代以来人们仿效古代“画品”、“书品”的称谓,对龙门造像题记加以评选,皆冠以“品”的雅号,相继推出了“龙门四品”、“龙门瞧贰薄ⅰ傲门二十品”等名目。
《牛橛造像记》是属于端方峻整,风格雄强,结体紧劲之中而又开张舒展的一品。在题记中的每个字都是精进挺峭,横划起笔多做侧锋斜入,捺划波势锐利,点成三角,垂笔作悬针状,转折处重顿,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字形趋扁,结体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而意境高古,在北魏楷书中属精品力作。辽河碑林将其造像题记镌刻在古代馆中。
清代道、咸以降,碑学日盛,书法界对龙门石刻书法艺术兴趣日浓,直到民国初逐渐出现了《龙门四品》、《龙门十品》、《龙门二十品》等几种拓片选本,尤以《龙门二十品》最为流行。其中有:有正书局石印《龙门二十品》;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辑入胶印本;日本《书苑》龙门造像专号;艺苑真赏社珂罗版印《龙门造像廿品》;文物出版社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清乾嘉拓本精印了《龙门二十品》。从乾嘉至清末,龙门书体受到了诸多书家学者极力推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笔涩而取势排宕。”康有为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在《广艺舟之宋齐梁陈》中予以高度评价,赞其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并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字亦紧密非常……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