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迹

清代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时间:2012-07-27 06:16:47   作者:海阔中文网-字画   来源:zihua.hkzww.com   阅读:1137  
内容摘要: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清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王广心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

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清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王广心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王顼龄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为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参与《明史》的编纂。能有机会与汪琬、朱彝尊、陈维崧等著名学者,日相接触,讨论切磋,一时人称“史良才”。康熙二十,(1681年)升为日讲起居注官,主持顺天府乡试。旋升春坊右赞善、赞善侍讲,主持福建乡试,提督四川学政,转升为侍读,又为侍讲学士。当时康熙帝亲临讲筳,由侍讲学士每天讲《通鉴》一章。史学功底扎实,结合朱熹的《通鉴纲要》,讲来衍畅旁通,颇得康熙赞赏,因此,当左都御,郭琇疏劾其与高士奇、王鸿绪兄弟时,最先摆脱了干系,依然担任原职,而且还被任命主持陕西乡试,后又转为侍读学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迁少詹事,获赐康熙亲笔御书王维诗一首。翌年擢为宗人府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为礼部侍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吏部左侍,,又充任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任工部尚书,并在当年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两次出任主持全国会试的主考官,矢公矢慎,遴拔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兼任工部尚书。此后还担任御批《书经传说汇纂》的总裁。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位,,加封为太子太傅。此时已是82岁高龄,屡屡上书要求告老还乡。雍正帝御书“朝堂元老”四字,并多次温谕慰留,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乞休时,雍正帝亲撰七律一首书于扇面赐赠,诚恳挽留:“端揆仪表百僚中,两历朝熙眷数隆,学识宏才名世业,老成安重大臣风,耋耄可作岩廊瑞,,顾还当冰镜同,正在谅暗资赞化,邱园荣退莫相匆”。历事两朝,一生谨慎平和,“凡处大事,未尝显立异同,而微言缓讽,立见转移”,又不居功自傲,提拔人才,从不愿身受者知道,知者称颂。诗以唐诗为圭臬,“不逾尺寸,谨守法度”,除应制、酬赠外,主要写闲情逸致。格律工整,文辞典雅,形式颇为讲究。词作品颇具情致,写景状物,历历如绘。文亦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朝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世恩堂集》中文章称:“顼龄值文治昌明之日,奏太平黼黻之音,故一时台阁文章迥异乎郊寒岛瘦。即早年未达时作,亦无衰飒哀怨之意,足以见其襟抱矣。”《,经》作为儒家经典,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注释的名作,首推宋代蔡沈的《书集传》,故宋以后解读《书经》,均以此为根据。晚年主持编纂的《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则立场公允,不偏不倚,对《书集传》既不捧之过高,也不过于批抨,而是倾注了自己的见解。
  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位,年84岁。死后皇帝亲自下诏书哀悼,停止朝事一天,并下令凡出其门下的官员都要素服持丧,各部院汉人官员都要去祭送,并赐葬、赐谥文恭,极尽哀荣。著有《清峙堂稿》、《索笑檐稿》、《紫兰山馆稿》、《华黍楼稿》、《赐书楼稿》、《含晖堂稿》及《画舫斋稿》,最后合编为《世恩堂集》32卷。晚年又有《松乔老人稿》1卷等,词集《螺舟绮语》(又名《兰雪词》)、《世恩堂诗集》等传世。

清代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图1

 

 


标签:  文稿  
zihua.hkzww.com 海阔中文网-字画-历代书画作品高清数字图库  山ICP备190020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