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艺术十分红火的今天,中国画在一些由民间资本支持的所谓“学术圈”中似乎已经开始被边缘化。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画是相对封闭的传统画种,当代艺术则是开放的、有着无限可能性的艺术。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一切思想与艺术一旦偏离了必0的生效语境,必然缺乏生命力。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推断,恰恰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问题不是西方的理论方式可以解决的,以西方的理论方式对中国文化做出的判断和评价很可能是偏离甚至错误的,这种判断显然是与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对照后作出的,其有效性自然值得怀疑。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几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隔膜,使他们更多采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非此即彼的哲学观来研究中国文化的问题。虽然在日益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世界不同地域、种族、文化可能存在各不相同的发展方式,但是在研究中国文化问题时,大,分学者依然更多地模仿西方的理论和言说方式,很少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获取资源,即使偶尔搬出古典文论的概念试图寻求当代的解说和认知方式,也会由于认识的偏差使理论不具备说服力。
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方式作出某些判断时,应该考虑其所处的具体语境。如果把,国画放在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考察,就会发现其发展变化的方式渗透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观念与人生智慧,有着自身独特的逻辑系统和发展方式。在中国艺术的发展模式中,艺术家在彰显自身创造性时不会执着于复古与反古的对立,而是以“通变”的传统哲学观连接、,通与创新,把着眼点放在未来。中国长期的农耕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直观感悟去体验和把握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地把握对象,反对局部片面的认识,强调延续性与连贯性的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中国画,其发展始终追求会通与新变的统一,这也是,国文化中所谓的“度”的把握。
古典时期的西方绘画曾经极度忠实自然,至现代逐渐走向背离自然,在西方哲学理性的观照下,不断走向绘画本体的独立,并在越来越强的风格化的包裹下迅速走向极致化。在西方美术批评的价值体系中,创新意味着成长,重复,等于死亡,所以西方艺术不断花样翻新,流派林立。相比之下,影响中国画发展的则不是这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式思维。中国绘画始终与自然保持相对平行的距离,沿着“允执其中”的方向发展至今。中国画的“变”在任何时候都要达到“常”与“变”的有机统一,这种“常”正是和古代传统相融通的媒介,即使发生变化,也会强调连续性和继承性,不会以跳跃式的发展方式与传统文脉断裂。从中国画的历史来看,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反而有助于保持传统的生命力,使其适应新环境。传统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完成绘画样式自身的现代转换,在当代对于传统的选择与加工中重塑传统,便能达到艺术样式创作的经典化。
当代社会中,各种便捷的传播方式把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当下、东方与西方等诸多文化形态迅速呈现到人们面前。面对庞杂的信息该如何选择甄别?如何以历史的、辩傻难酃獯丛斐鼍哂忻朗跏芬庖宓淖髌罚看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高超智慧,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与依据。很多时候,西方理论研究方法的繁盛与传统文化的失落是同步的,传统文化中的“优雅”似乎也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无法模仿的,但是如果晒欢嘁环莩辆驳男奶,驻足回望传统的经典文化资源,给予其足够认真的思考和关注,无疑会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多些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