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篆刻,其使用的主要文字就是篆体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称为小篆,篆刻中使用最多。秦以前春秋战国及更早的商周等流传的文字泛称大篆。作为人类交流的文字工具,篆体字早已灭亡;但作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篆刻艺术使用的篆体书法,至今还有一定的生命力。本书谈篆>,就必须要求学习者正确地使用篆书,掌握篆体书法的变化规律,既不可古今混杂,也不能生编硬造。不管你刻得多好,错了字叫做硬伤,学刻者对这一点不可不重视。熟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十四篇,五百四十个部首应该是识篆的第一步。许慎以六书来分析汉字结构,六书是前人分析,字结构归纳出来造字的六种方法。其一为象形,原始的象形文字等于是简洁的绘画,如木、日、月、鱼、龟等。其二为指事,这在六书里较少见,有些语辞在无法用画表达时,就用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方法造字,如上、下、本、刃、亦等字。其三为会意,大多是用两,或三个以上的表意象形符号相配合的复合符号来表达,如走、武、即、采、涉、旦、北等。其四为形声,这是六书中最多的一种造字形式,它是由一个表示字义的符号和一个表示发音的声符组合而成,如吐、轻、佛、罩、窃等。其五为假借,当语言发展到文字不敷应用时,借用已有的同音,来使用,如长、自、能、理等。其六为转注,其定义在六书研究中竟有几十家争辩意见。其中一种认为是象形符加注音符而成;另一种认为是由形声字改换音符而成。这些比较专业的古文字意识不是本书要介绍的。学者通过摹刻古印或临写篆书来熟悉篆书,这便是识篆,这是学习篆刻必不,少的一关,也是一个逐渐积累,由生到熟的过程。所谓印从书出、七分写、 三分刻,就是说明熟悉篆书的重要性。这里介绍的《篆法百韵歌》是引导你辨识篆书的较好教材.
《篆法百韵歌》原为清代沙青岩所撰,对初学者掌握篆法规律、深入学习篆书、探究文字来源很有好处。历,有成就的篆刻家都认为,这些文字本来并非为篆刻而定,篆刻需要的字如果《说文解字》中没有,也应根据《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准则进行艺术创造。当然,没有一定的文字修养也是创造不出的。<《篆法百韵歌》原作一百多韵,现剔除少数冷僻内容,删成整一百韵,并试将原注释文字,写得通俗易懂些,读者可以对照《说文大字典》所收原文,以能熟记辨识为佳。
下载:篆法百韵歌.exe